bob手机登录网址体育:机器人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2-08-31 19:09:22 来源:bob手机体育app 作者:BOB体育多特


  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硬件系统,六轴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与智能物流系统,可为汽车、3C、半导体、锂电、新能源、航天航空及医疗、食品等众多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10年后,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发展,中国自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后,国内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近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2%,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量市场的90%以上为中国市场所贡献,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市场装机量的40%以上,中国目前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同时在装机量方面不断拉大与美欧日的领先优势。预计随着国内下游制造领域的生产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的浪潮,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前景乐观。

  近年来,国内外疫情进一步暴露了企业用工困难的情况,加快了制造业企业使用机器代替人工的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大大增加,除应用在汽车、3C等工业机器人的场景外,在半导体、锂电、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多地疫情封城影响,4月、5月份制造企业遭遇了明显的冲击,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下游主要需求行业如汽车、3C等,使得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2万台,同比下降11.2%。随着6月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区域的全面复工复产,疫情封城带来的冲击有所减缓,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6万台、同比增长2.5%,6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0.4%,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9%,预示着工业机器人需求正逐渐趋于稳定。

  我国正处于智能电动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快速崛起的进程中,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应用和消费市场。受益于PC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加强,2022年将延续较快增长,设备端也将得到带动。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国内半导体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供需环境。2022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但汽车、工业、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需求依然较为旺盛,中国半导体行业或可加快国产化进程,国产替代将持续,国内晶圆厂的扩产或将带动对半导体制造和设备厂商需求的增加。SIA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再上台阶,随着下游制造和代工产能的持续释放,半导体设备行业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于2021年12月28日联合印发了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国内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同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加快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一批国际先进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

  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机器人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矿山深部开采与重大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

  国内社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着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策跟进,对先进装备制造业从产品、行业、社会需求三个层面鼓励了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技术变革及升级,从而促进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公司通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善产业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客户提供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机器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公司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起草并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创造百余项行业第一,是行业内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移动600941)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单位、中国机器人协会(筹)会长单位,中国机器人TOP10标杆企业。公司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资质、计算机系统一级企业资质。新松公司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获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公司被认定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标准化试点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专家组考核评估。试点期间,新松构建集聚了3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标准生态圈和五个标准推广应用交流中心,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6项、团体标准13项、企业标准22项,申请ISO国际标准提案2项。主导制定的《机器人安全总则》《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填补了机器人基础和通用标准空白,推动了机器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主要面向焊接、装配、磨抛、涂胶、搬运等应用。移动机器人包括装配型和搬运型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包括: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装备自动保障系统等。机器人服务的下游行业覆盖:一般制造、汽车、3C、锂电、新能源、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等。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物流装备和智能交通装备。智能装备主要由机器人产品、激光焊接、切割、装配、检测系统等组成。智能物流装备主要由自动存储(AS/RS、Shuttle)、输送、搬运、分拣、拆码垛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统组成。智能交通装备产品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屏蔽门系统、一卡通系统、NFC手机支付业务等。智能制造装备服务的下游行业覆盖:一般制造、汽车、3C、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鞋服、快消品等。

  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产品包括: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系列产品、EFEM、真空传输平台。服务的下游行业是半导体工艺设备厂商。

  半导体物料搬运系统产品包括:OHT、OHS、OHCV、MR、玻璃基板搬运机器人、洁净自动化立库、光罩洁净立库等。服务的下游行业是半导体Fab厂和面板工厂。

  公司采用自主采购模式,由采购部负责基础标准零部件的采购、验证和保管、合格供货方的评定管理工作。

  公司以销定产,依据合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包括前期设计、加工以及系统集成。其中的加工环节主要通过公司制造部加工,部分通过外协加工方式实现。

  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获得项目订单,主要采取直销的方式与用户签订销售合同,部分稳定客户的后续订单通过续标方式实现。公司正在建立健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标准品营销网络。

  2022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优势创新,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紧紧围绕主业领域持续技术创新,发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开拓下游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双碳环保等战略市场领域。同时,公司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充分激发骨干员工、年轻员工创新活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不断,多城市受疫情影响一度封城,下游众多制造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很多项目的招标、交付被一再推迟甚至被取消,市场增长需求不及预期。面对行业经济的不景气、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尽全力在封闭生产期间保障项目的生产和交付,但整体仍受上述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未能按时验收,因此未能按时确认收入,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1亿元,同比下降1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上升25.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损益后的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上升30.23%。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展对工业机器人云平台应用验证,坚持以“机器人+基础平台+智能应用”的形式应用推广至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对缩短新项目开发周期发挥积极作用。报告期内,公司工业机器人中厚板焊接系统继服务于汽车、工程机械、金属加工等领域后,成功应用到葛洲坝600068)集团,本次合作对拓展水电行业智能焊接需求打开良好局面。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战略客户,凭借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系列产品优势承接了多个知名企业的重要项目,实现用户生产效率及品质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地位。公司协作机器人运用“人工智能+3D视觉+力感知”等前沿技术,以智能化、柔性化的产品特质实现了在精密制造领域的复杂作业。在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公司基于复合机器人产品和机械臂的开发,通过搭载地图导航和机械臂视觉识别设备,成功实现了光伏丝网印刷产线在光伏核心生产环节中的无人化应用,为更好的深入光伏领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积累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2022年上半年,公司依托过硬的项目规划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在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承担多个智能制造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智能物流装备、PLC控制系统、信息化系统、视觉检测与引导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及先进装备,获得了某泵车臂架结构生产线的大型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攻克了线控制动领域的多个特殊关键技术工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关键核心工艺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线控制动总成装配业务上的全新进展,为后续实现此类产品的量产奠定坚实基础。受益于动力电池厂商的大幅扩产,公司凭借在锂电市场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锂电池智能化生产加工工艺环节,报告期内,公司承接锂电池化成分容的智能装备业务,帮助客户以领先的专机作业效率提升生产效能,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锂电池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不断深挖市场,其中应用在刻蚀、CVD、PVD、CMP、Descum等工艺环节的机械手、EFEM等产品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新签订单额同比上升,品牌效应显现。报告期内,真空机械手方面,一体化对称连杆型直驱机械手,完成了客户端批量验证,实现量产交付;真空传输平台的主要三方面产品,即真空装载机(VPH)、真空直驱机械手、真空预对准机(ALIGNER)在精度、传输效率等方面通过了客户端验证,实现小批量订单,已进入终端FAB厂大生产线应用;大气类关键半导体零部件,包括设备前端模块(EFEM)及大气机械手等产品已全面导入市场,市场份额实现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研发多款新型双臂真空机械手,部分产品已进入客户端验证阶段,预计未来将成为公司半导体业务新的增长点。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施上市以来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份数量总计不超过4,497万股,约占总股本的2.90%;预留260.5万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17%。本次激励计划以定向发行的方式向包括公司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等激励对象发行公司股票,首次授予人员总数不超过839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2%,其中董事及高管7人,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832人。公司本次激励计划不仅有助于激发高管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更为公司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支撑,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中长期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才价值匹配,组织绩效的提升,促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同时,公司推行全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充分培养年轻化队伍,激发青年人创新活力,挖掘核心员工的潜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经过“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后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但相较于外国高端市场仍存在技术积累不足、创新实力较弱、核心供给卡脖子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于2021年12月28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综上,我国产业政策将长期支持相关行业,并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及升级,从而促进我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迈上新的台阶。

  我国总人口上涨趋缓,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代工生产为核心的制造业务面临着劳动成本快速上涨的挑战,因而自动化及机器人换人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个性化以及技术产品迭代更新速度快,传统制造规模在逐渐缩小,全球正进入一个新的智能制造和工业4.0时代。机器人超越传统机械设备,成为一个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产品,赋予机器人以成长性,带动传统工业机器人产业不断往其它领域拓展延伸,担当工业互联体系的核心载体,实现工业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内的不断渗透。

  公司具有自主创新优势,人才优势,产品线齐全和产品质量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优势,拥有全球化知名客户群体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并持续深度拓展在新能源、半导体、双碳环保等战略性下游领域的应用,利用深厚的技术沉淀及优先合作优势与战略客户开展深度合作。

  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本季度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的

  适用不适用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自主创新优势 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方向,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制定多项机器人产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自主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伺服系统设计技术、操作机优化设计制造技术、软件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3D视觉技术、力度感知技术等核心技术,保持技术走在行业的前端。 公司在沈阳和上海分别设立2个研究院、作为公司级研发中心,沈阳研究院主要围绕共性技术研发,上海研究院主要围绕前沿技术创新。公司各业务部门配置技术创新团队,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创新。公司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巩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39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拥有专利615项,其中发明专项400项,实用新型102项,外观设计113项;软件著作权173项。 (二)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核心力量、具有创新活力的团队。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业务领域拥有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公司既重视科技人才成长,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员,又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和省级百万人才计划招揽吸纳行业高新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公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品线齐全和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机器人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主要面向焊接、装配、磨抛、涂胶、搬运等应用。移动机器人包括装配型和搬运型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包括: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装备自动保障系统等。纵观全球机器人厂商,公司是机器人产品线齐全的企业之一,奠定下游服务领域广泛的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研发工业机器人,主要目的为进口替代,因此始终将研发设计的产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且产品设计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2年。 (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优势 公司以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孵化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产品线,公司运用智能化软件将机器人应用与上述智能制造装备相融合,成为国际鲜少具有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20年,为汽车、3C、一般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锂电、食品、烟草、化工、医疗等20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广泛,项目经验丰富。 (五)拥有全球化知名客户群体的优势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占据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客户比例,因此客户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强。如汽车领域客户有通用、福特、宝马、奔驰、大众、捷豹路虎等;一般制造领域客户有中船集团、中集集团000039)、中联重科000157)、三一重装、徐工机械000425)、九牧等;新能源领域客户有特斯拉、宁德时代300750)、孚能科技、比亚迪002594)汽车等;泛半导体领域客户有北方华创002371)、中微半导体、美光半导体、晟碟半导体、华海清科、Sandisk、赛意法、京东方、华星光电、TCL等。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的产品线齐全,下游覆盖的服务领域众多,行业分布较广,在国内局部疫情反复、全球贸易争端频发、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国内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业务领域的市场需求。应对措施:公司将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先进性,持续积累与战略客户合作的优势,扩大批量化的市场应用,在深挖掘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新领域、新市场。 2、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厂商在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公司将面临更激烈的行业及市场竞争环境,从而使公司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此外,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确定性、下游行业客户受产业政策或周期性波动影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以及客户需求变更可能会使公司项目成本或费用提高,也使得公司的毛利率面临可能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未来将通过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执行能力、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持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的品质,增加客户粘性,增强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3、技术升级及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公司所在行业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行业技术水平的成熟程度以及先进性会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面对国际知名厂商前沿技术的快速升级、制造能力不断提升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若公司不能紧跟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不能及时研发生产出符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产品,则产品和技术存在被替代的风险。此外,伴随行业的成熟和竞争对手的增加,研发技术型人才需求激增,公司现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国家级的技术人才团队,如果公司不能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可能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沉淀及人才资源的优势,并通过实施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为核心人才提供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机会,从而吸引并留住骨干人才。 4、项目终验收延迟的风险 公司合同主要以项目形式签订,项目执行覆盖设计、制造、交付、安装调试、验收等全流程,其中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需要在客户现场完成,若疫情反复或者客户现场未满足安装调试、验收等条件,可能会使公司面临项目终验收延迟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加强与客户的紧密沟通,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对项目执行周期的考核,加速完成项目终验收工作。 5、管理风险 公司人员规模、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在持续扩大,随着公司新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来的陆续建设投产,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持续改进和提升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能面临不能完成预定经营成果目标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明确发展定位,结合实际经营需求持续推进管理变革,加强成本管控,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被允许“每年亏一亿”的东方甄选开始盈利!新东方在线年推出凝聚态电池 石墨烯作为其重要材料 哪些公司有布局? (附概念股)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44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03-31)增长9684户,幅度8.12%

上一篇:用人工智能“武装“环卫这些机器人让人大开眼界 下一篇: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