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手机登录网址体育: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颜斌等:挖掘“小典型”拓展国际传播“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4-05-04 10:30:31 来源:bob手机体育app 作者:BOB体育多特


  伴随短视频热潮,国际传播呈现出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湖南日报社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国际传播,不断的提高国际传播的话语能力、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湖南日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不断建设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自觉把地方国际传播实践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推进、提升,以地方故事为切入点,以地方形象为支点,以多元传播为渠道、故事描述为内容、文化认同为纽带,努力扩大国际传播“朋友圈”,对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展开积极探索。

  随着移动网络的蓬勃发展,地方主流媒体主动抓住国际传播新特点,结合国际传播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新趋势,深入挖掘根植中华文化沃土、身处中国故事现场的报道优势,努力从创新叙事、丰富表达、多元呈现等方面增强国际传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不断的提高国际传播的话语能力,让更多中国好故事走向世界。

  重大主题报道是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契机,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湖南日报社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重大主题,以“海上芙蓉”国际传播项目为抓手,以在湖南发生的极具国际传播特点的“大事件”为切入点,不断的提高湖南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出镜率”“话题度”和“吸粉力”。

  中非经贸博览会及《出海记·走进非洲》报道。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习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八大行动”之一,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合作平台,也是湖南第一个国际性、国家级、常态化的对外开放平台。

  发挥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优势,做好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报道,是湖南日报年度重点策划选题之一。经过研究报道方向、线索梳理、省内前期采访等工作,报社决定组织首次大型境外国际传播报道采访,策划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国际传播报道。

  今年4月,湖南日报社3批共12名记者奔赴马达加斯加、埃及、肯尼亚、贝宁、莱索托、南非等6个非洲国家实地采访。记者们深入采访了在非中国企业、非洲民众及政要等,紧扣湖南热情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中非合作的生动实践,以杂交水稻、中国基建、湖南工程机械、丝路电商等湖南元素为切入点,讲述湖南建设项目为非洲基础设施改善、粮食安全、民生福利等带来的改变。同时,在策划、组织、实施、呈现、传播等全流程环节,坚持全媒体思维,主打视频和新媒体产品,灵活运用三维动画、可视化数据、原声、音效等,推出系列优质新媒体产品,从“读”“看”“听”三方面为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2023年6月30日,来自刚果、、喀麦隆等18个非洲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在湖南日报社考察交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际,《出海记·走进非洲》的12个整版图文报道、9期中视频、40多个短视频,以及H5、手绘长卷、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产品陆续推出。主视频在博览会官网、主会场大屏等平台循环展播。与会嘉宾认为,该系列报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非洲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中非合作交流的认同,凸显中非合作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展示了中非合作中的湖南实践、湖南作为、湖南贡献。

  8月以来,《出海记·走进非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等语种,相继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南非、肯尼亚、莱索托等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报纸、网站落地传播。8月17日起,系列报道之一、视频《跨越山海 重器远航》在南非Engineering News网站以及该媒体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推出。恰逢习主席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这一报道在该媒体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刊播一周,中国制造耕耘非洲、助力非洲国家发展的故事广为传播。10月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出海记·走进非洲》系列报道在论坛官方网站新媒体专区集中展播,展示湖南热情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形象和丰硕成果。

  中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建交五周年报道。通过对湖南益阳的臧慧倩、杜艳新在多米尼加担任英语支教老师事迹的跟踪报道,讲述两国民众在文化交流中留下深厚友谊的故事。5月1日晚,湖南日报全媒体全程直播了中多建交五周年长沙亮灯仪式。今年10月,记者拍摄的长沙亮灯仪式照片被湖南党政访问团作为特别礼物赠送给多米尼加政要,被称赞“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成都大运会报道。组织并且开展“海上芙蓉·占芭花开”中国、老挝媒体跨国采风活动。邀请在湘留学生、老挝湘商等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成都大运会期间,派出记者做双语播报,在国际社交平台发布原创双语内容100多篇,其中《外国运动员眼中的大运会》等报道被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推特转发点赞。

  就像学外语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开口”最重要。围绕国际传播大事件的策划、采制能力,再一次检验了媒体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成果和经验,被同事们形象地称为报社努力做好国际传播报道的“第一声”。这为我们策划组织国际传播报道,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对报社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层次地融合、扩大优秀品质的内容产能、加强国际传播话语能力建设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

  挖掘“小典型”,提升中国故事讲述能力在移动传播的海量信息中,内容充实且精简凝练、信息丰富且直观明了的形式在吸引流量方面占据明显优势。我们认真选取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素材,以微观视角为切口,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讲述世界能听得懂、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中国故事,慢慢地增加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和传播效果。今年6月底,新湖南客户端采制的新闻纪录片《袁隆平老师 我们来迟了》,讲述了马达加斯加嘉宾借在长沙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之机,带着一碗非洲杂交水稻米祭奠追思袁隆平的故事。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媒体平台转发,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1亿,法语版在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刊播。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报道从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抵达长沙后,第一时间来到袁隆平院士长眠之地这一新闻现场切入,通过他对袁隆平的缅怀,讲述了非洲人民在学习杂交水稻技术后,产量增加、生活水平提升的喜人成果,回顾了袁隆平对于解决马达加斯加人民饥饿问题的贡献。同时紧紧围绕一粒杂交水稻种子,聚焦菲利贝尔与袁隆平,聚焦中国和马达加斯加的亲诚交往。一碗专门从非洲带来祭奠的新稻米、一张印着颗粒结实的水稻的马达加斯加纸币等一系列“小”的典型性画面和表达,从一个追思袁隆平的侧面故事,生动反映了中非人民跨越肤色的深厚友谊,呼应了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

  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优秀的国际传播报道,胜在叙事,重在讲理。在这个报道中,“来不及换上正装”急切来到墓园的菲利贝尔,杂交水稻专家积极做出响应中非命运共同体倡议支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袁隆平亲自参加非洲杂交水稻培训班授课等等,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感觉既新鲜又亲切。特别是菲利贝尔一句真挚的“袁隆平老师,我们来迟了”,道出了心声与敬意,也是我国倡导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生动写照,寓理于事,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小制作赢得大流量。《袁隆平老师 我们来迟了》视频报道时长6分钟,以墓园缅怀为明线,以中国帮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为暗线,叙事明暗结合,结构紧密相连,通过新闻现场全程跟拍、历史资料的“蒙太奇”,短小精悍,但情感饱满。报道推出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70家媒体新媒体端口转载,形成了一波网上“自来水”流量。多家媒体参与微博话题#非洲的杂交水稻被带到袁隆平墓前#。

  像《袁隆平老师 我们来迟了》这样的国际传播报道,与报社抢抓机遇、勇于探索统筹内宣与国际传播相统一的内容精品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与湖南日报长期关注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的相关报道是分不开的,与报道团队对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的思考是分不开的。这对我们接下来重新梳理审视内陆省份自身的国际传播报道资源,用好湖南的国际会展时机做好报道策划,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借力“多元化”,拓展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新媒体平台的大量涌现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受关系,每一名网络用户都能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品牌和内容生产资源优势、通联各方的媒介和桥梁作用,连接、发动和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国际传播工作,补齐传播慢、流量小、覆盖窄、互动性弱的短板,不断拓展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增强国际传播效能。

  承办运营湖南国际传播中心。今年7月20日,湖南国际传播中心HICC(Huna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揭牌成立。湖南国际传播中心是经湖南省委编办批准设置、省委宣传部主管,湖南日报社承建运营的海外传播专业媒体机构。该中心作为湖南省级国际传播事业龙头,联动省有关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和14个市州的国际传播资源,构建起内宣外宣联动的融媒传播体系,从资源整合、渠道搭建、品牌策划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国际传播渠道账号矩阵,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外宣”格局,不断的提高湖南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出镜率”“话题度”和“吸粉力”,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贡献湖南智慧。

  开展在地化的国际传播合作。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海外报纸、海外社会化媒体等平台融合传播,不断的提高国际传播实效与影响力,努力创新国际传播新空间、建构国际传播新体系,推动内容生产、平台建设、对外交流等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湖南日报以“海上芙蓉”国际传播项目为抓手,已先后与老挝《人民报》、多米尼加《加勒比报》达成合作,开展媒体跨国采风活动,实现湖南内容在当地媒体落地,让湖南声音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精准传播;在老挝《人民报》、《占芭》杂志、多米尼加《加勒比报》等主流媒体端口进行新闻宣传推广,刊发了《5月湖南,这些山水让你神往》《端午节,我们在湖南纪念屈原》等报道;邀请老挝在湖南的留学生、老挝湘商等进行线下交流互动;邀请非洲媒体代表团、多米尼加党政代表团到湖南日报参观访问,推出多篇多语种的外国政要、大使专访报道。

  策划地方特色文化推介活动。从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捕捉题材、发现亮点、讲好故事,寻找能体现地方特色优势、同时也是吸引传播对象的题材内容。2015年到2018年,报社先后承办开展了湖南文化走进法国、芬兰等湘菜文化推广活动,策划“湘菜香飘联合国”,率全国八大菜系大师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中华餐饮文化推广活动,邀请联合国官员、各国驻联合国大使等人士参加,通过味蕾“外交”,有力地展现了湖湘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接下来,还将开展湘菜文化走进澳大利亚系列活动。

  拓展国际传播自媒体达人“朋友圈”。邀请来自加拿大、英国、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国际传播专家担任“特约海外通讯员”。加快建设海外社会化媒体传播矩阵,以湖南“走出去”的外向型跨国企业机构为合作伙伴和服务对象,探索建设“海外湘企联谊站”。在海外中餐馆、湘企和机构等场所,建设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屏,加强推动中华文化、湖湘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运营好海外社会化媒体矩阵,整合资源、搭建渠道、策划品牌、建设队伍,具体围绕“三化”持续发力:一是圈层年轻化。利用好“Z世代”喜欢的平台、感兴趣的话题,以年轻姿态做国际传播,让最有“网感”的年轻人到海外讲中国故事。同时学习借鉴移动网络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场景,努力用年纪轻的人喜欢的形式,推动内容生产和表达创新。二是主体国际化。继续推动实施“新时代海外朋友圈计划”,邀请发展一批特约海外通讯员,以国际友人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湖南篇章,让更多高品质、能共情的“湘”字号报道产品破圈出海。三是内容湖湘化。继续发挥报社内容生产优势,结合湖南省情特点,选好传播题材,探索更多视频、图片、音乐等无国界传播形式,打造湖南“个性人设”的多媒体对外传播产品,让更多海外受众看得到、看得懂、喜欢看。

上一篇:想要成为职场效率王打工人必学这两大“套路” 下一篇:2023当时及未来的美国50岁及以上游戏玩家陈述英文版(附下载)